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河北扶贫借力科技 小谷粒变“金疙瘩”

    信息发布者:双紫人
    2017-03-22 22:55:00   转载

    央广网张家口3月22日消息(记者王志勇 孟晓光)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河北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潜心研究的杂交谷子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2017-03-22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提起种“张杂谷”的收成,宣化县东望山乡周顶屯村村民张成,笑的合不拢嘴,靠着“张杂谷”,他们家去年终于脱贫了。

    张成:“我自己种了十来亩,一亩地挣一千五六。”

    2000年,赵治海研究出高产抗旱的“张杂谷”系列品种,创造了亩产810公斤的世界谷子高产纪录。2015年,科技部实施专项计划,选派科技人员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赵治海与张家口市宣化县签订科技服务协议,和当地技术人员组成“农技专家咨询团”,开展技术培训,建立了3600亩“张杂谷”高产高效示范田,探索丘陵旱作区谷子栽培技术新模式。

    目前,“张杂谷”在全国共推广2000多万亩。有了产量,又如何保证谷子价格不下跌呢?赵治海把目光投向了谷子的深加工。

    赵治海:2000万亩的小米消费市场已经饱和了,保障谷子价格不下降,必须做一些能够增值的产品,现在就是做酒、膳食纤维,做一些食用油呀,这都是一些增值的方向。

    现在,赵治海又开始尝试成立“谷子银行”。

    赵治海:全国每个县成立张杂谷科技服务公司,如果市场低于价格了,抵押给我们,价格回升的时候老百姓可以提走。将来联合银行、联合保险业务来做这些工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