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6岁涂鸦,16岁辍学,34岁开个展,让众多大师自愧不如

    信息发布者:双紫人
    2017-03-31 15:58:11   转载



    何大大推荐|总 第 1486期

    转自:匠心之城

    转载请注明出处

    尊重原作者的版权


    有多少人过早地顺从了强悍的命运?只有极少数人默默守着初心,做成了真正的自己。


    6岁他第一次涂鸦,

    受到的是周围人无情的嘲笑。

    28年来他“不务正业”,

    揶揄讽刺更是从未间断。




    如今他不仅用画作震撼世人

    作品被一抢而空,

    还在北京晨画廊开了个展。




    他就是熊庆华

    湖北仙桃市永长河村农民,

    家里曾有30多亩地,

    衣食无忧。


    父亲更是个能人,尤善木工,却从未想过儿子把自己做木工那点与艺术沾边的基因,全遗传了去,并且成倍地发扬光大。




    6岁的时候,

    小庆华就抓起笔开始涂鸦,

    谁知画完被人一顿嘲笑,

    小小的他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不过也正是从那一刻起,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比书上画得好”




    有点零花钱就攒着买小人书,

    回家后就在废纸上照着画,

    等到上初中时,

    老师看了他描摹的一棵树,

    竟脱口而出“你会是个伟大的画家”。




    谁知这位只对美术有感的“画家”,

    其他功课门门不及格,

    “我天生不喜欢学校这种地方,

    每天都是在父母的棍棒威胁下

    哭哭啼啼去上学。”




    因此上学期间他经常旷课,

    跑到稍富裕人家的门口,

    偷瞄人家挂着的中堂画,

    经常不知不觉地傻乎乎半天站在那。




    1992年16岁的叛逆年华,

    他不顾家人反对,辍学了,

    在家放牛、种地,帮着养鱼,

    活一忙完就钻进他用杂物间

    改造的破旧画室,画些山石花鸟画。



    村里人不久开始风言风语,

    但他还年轻,

    什么都不怕。




    攒点钱就骑上自行车,穿过5个镇子,80多里路,就为了去市区买只画笔,买本“毕加索”。




    来回一趟四五个小时,

    累得腿脚酸麻,

    并且暗暗发誓下回再也不去了,

    但只要钱一攒够,

    他就又跨上那辆咣当咣当响的破车子。




    过了几年村民对他的“爱好”

    越发不能理解。


    “你是独子,是顶梁柱,即便不能光宗耀祖,也不能拖累父母啊,年纪轻轻,天天画画,像个什么样子?”




    不仅如此,

    还连着他父亲一块“教训”:

    “你说你不抽烟、不打牌,

    人又这么能干,

    偏偏养了个不知道挣钱,

    天天画画的儿子,

    将来可怎么办呐!”




    庆华少言寡语,

    对这些闲言碎语从来不管,

    母亲听多了这些“好言相劝”难免焦虑,

    但他的父亲却偷偷给他买书买颜料,

    而且相信他将来能成个“手艺人”。




    农活一完,

    熊庆华就窝在画室不出来。

    湖北平原的冬天滴水成冰,

    他戴着露指头的手套,

    僵了搓一搓手,继续画。

    夏天画室又像个蒸笼,

    在画板前能热出一身痱子,

    他也不舍得出去吹吹风。




    “被他爷娘彻底宠坏啦,

    玩物丧志!”




    80年代在农村种地尚能赢得尊重,

    90年代人们纷纷开始下海,

    21世纪初风潮更胜,

    此时28岁的庆华,孩子已经4岁,

    空有个画室堆了2米多高的画,

    口袋却没什么钱。




    各种创富传奇的影响,

    加之沉重的生活压力,

    他顺应了人们的心意:

    外出打工!




    跑到深圳,跟着“热心人”去了职介所,交了150元押金,被骗光了所有积蓄,那时候的房租也才3块钱一天而已。


    迫不得已在老乡的帮助下,进了流水线,一天重复几千上万次的动作,让他窒息,干了四天,他辞职了。在这个车水马龙的城市,他无所依避,漂了一个月逃回了家里。




    “大城市的繁华对我没任何吸引力,

    让我感受最深的只有两个字:噪音。”




    归家的他像个落魄的失败者,

    他有些不甘心,

    两年后重整旗鼓来到大芬村,

    梦想在这里当个美工。


    谁知又碰了一鼻子灰,

    “我们这里需要的是商品,

    不是原创艺术!”




    这个“失败者”再次铩羽而归,

    回镇上做起了送奶工,

    “早上工作两三个小时,

    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画画了。”

    有时他昼夜不停地画,

    完全忘了生活给他的打击。




    而且越画越“变态”,

    他要求自己的每件作品都有创造力,

    有好玩的新的地方,

    否则宁肯撕掉重画。




    画了撕,撕了画,

    就这样一次次地打破重组再创造,

    孤独地自我探索。




    直到18年后,

    他的初中同学过年串门走进他的画室,

    简陋残破的杂物间里,

    堆的全是画。




    同学知道他爱画画,

    但没想到毕业18年了,

    他仍旧在画。


    在一个从来没人谈论画的地方,

    在乡亲们的不解和嘲讽里,

    在无人支持的窘境中,

    他画了满满一屋子。




    同学彻底被这个“疯子”和他的画征服、打动,并把这些画作一张张拍下来,传到网上发了个帖子,谁知网友也彻底被这个“疯子”震惊。




    累计一百多万次的点击,

    也完全改变了他的命运,

    收藏家、艺术机构纷纷找上门,

    只为求得他一幅作品。




    画了28年,整整34岁,

    他终于有了展露头角的机会,

    但这28年中的酸甜苦辣,

    只有他自己能品味。




    2015年1月31号,熊庆华的个展还在北京的晨画廊开幕,众多艺术家、大咖前来欣赏他的画作,赞不绝口,自愧不如。



    现在的庆华经济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他对物质却并不敏感,依旧不修边幅布衣布鞋,拒绝了众多高大上的邀请,选择待在农村,用绘画跟沉默寡言的自己和世界沟通。



    “其实很多人都有天赋,

    但却屈从于短期的经济效益,

    选择了放弃。”


    “画画是我穷日子里的游戏,

    我从没指望过换取什么,

    但心里却一直记着:

    一定要走出一条

    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